修炼内心,做合格党员
林晓英 纪委、纪监审室
发布时间:2016-09-19   浏览次数:672

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是我们党对党员的要求,也是我们工作的需要。近年来,我们在用中学,学中用,再与传统文化对照着学。所学相互映证,相得益彰,对于党员的个人修养和事业要求也因此有所悟。

2014年,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20个字,首先提到的就是心中的信念问题。2015年,党中央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教育,要求干部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始自严以修身,层层推进,落到“三实”。而如何严以修身,按我们民族传统的说法,是先“正心”,后有“修身”。2016年,党中央在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活动,要求党员要“四讲四有”,做到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首先提到的依然是思想上的政治与信念。

再看我们的传统文化。《大学》一书开篇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首先是明明德,即弘扬内心的光明品性。古人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此,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伟大的思想家王阳明是这样解释的:格物致知,格的是心中的物,致的是良知,一切从修心开始。“我心光明”,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王阳明时代,心学广为传播,后来又远渡重洋,在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均有深远的影响。

将两者联系,若能按党对党员的要求“正心”,则“三严三实”也就势在必行,“四讲四有”也就水到渠成了。有一点可以佐证:要说“四讲四有”,王阳明身上都能找到事例。

宁王反叛,当地官员们上奏只敢说南昌有变,唯有王阳明敢于明言宁王已反;同时,面对当时江西群龙无首的局面,他登高一呼,依靠他的心学,依靠坚定的信念和智慧集合起平乱的军队,并瓦解叛军的队伍,仅仅用了35天,就平定了宁王蓄谋多年的叛乱,可谓是讲政治、有信念。

因为仗义执言触犯宦奸刘瑾,官居六品的王阳明被廷杖四十后贬至贵州龙场驿站,还在路上被追杀,但依然遵命到驿站去做无品的驿丞。可谓是讲规矩、有纪律。

为了让江西刚刚经历叛乱的百姓不受劳军之苦,他主动带着俘获的宁王到杭州去交给他人,把旷世奇功拱手让出,只希望换得皇帝带领的大军不会进入江西。南征的军队士兵受指使而有意来找茬,他以礼相待,以情感人,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可谓是讲道德、有品行。

他剿匪、平叛,立奇功而未得重赏。可在晚年肺病严重时,朝廷征召,他再次挺身而出,远赴广西,再创平匪传奇,功成后第二年即因病逝世。可谓是讲奉献、有作为。

此心光明,知行合一,经世致用,造就了一代伟人。

对于先贤的事迹,感服之余,不免引发思考与自省。在当前,我们党员的“四讲四有”应该是怎样的呢?

讲政治、有信念,要求我们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强化宗旨观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做到讲政治、有信念,我们能否坚守自己对组织、对工作的责任,在政治上的是与非的考验面前,在工作上的挑战面前,按照良知的分析,坚信正确的方向,并能坚决执行下去?

讲规矩、有纪律,要求我们在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尤其是在党中央领导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遵守政治规矩和党的纪律。在2015年接受市委巡视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对法规制度的学习和掌握有多么的重要。要做到讲规矩、有纪律,我们是否坚持学习和宣传党的规矩和纪律,坚决制止违纪行为,并带动周围的人学习、理解、遵守党的政治规矩和纪律?

讲道德、有品行,要求党员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员,要具备高尚修养,拥有远大理想。人是有个人好恶的,纪律和规矩则是刚性的。要做到讲道德、有品行,作为一名党员,是否能以诚待人,少记怨,多感恩,用道德约束自己,对待他人?作为纪检工作人员,是否能不偏不倚,公正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用事实和纪律说话,履行好岗位职责?

讲奉献、有作为,意味着在面对工作时,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多做奉献,少问回报,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干事创业、推动发展上。要做到讲奉献、有作为,首先,自身要具备能够奉献和作为的能力,其次还要自问,如果要做身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付出不仅无法让人知晓,还可能受到误解时,能有“人不知而不愠”的淡泊吗?在夜深人静,灯火独明,已经身心疲惫,却还有不少任务等在面前时,是否还能想着,尽十分的努力去增加三分的完美?

修炼心学的先哲是能做到的,我们今天的党员能吗?  

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而共产党员无疑担负着兼善天下的任务。今天,党员要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需要修心慎独,在各种考验面前遵循内心的良知,保持强大的定力,牢记心中的责任,然后知行合一,知所好而行之。有此,则“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