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刚同志申报“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16-09-08   浏览次数:357

乔刚同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从事职业教育工作34年,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任教,他以开阔的教育视野、卓越的工作能力、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5+2、白+黑”的工作干劲,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及上海市职业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积极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双轮驱动“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工程

坚持任课33年,他认真钻研教学教法,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思考语文课改革方向并付诸实践。一贯任劳任怨,在任教师、基础部主任期间,都是先让周围同事选课,自己承担剩余的课程,因此往往一个学期要有46个课头(如语文、写作、演讲与口才、文化礼仪、广告文案基础等),备课工作量极大,排课时间也极散,但乐此不疲,表现出较高的思想境界。其次,自1984年(任教的第二年)起,他受当时校长的激励和启发,开始探索中专学校语文课改路径,在全国率先提出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并参与主编相应教材;1990年开始探索语文课融入专业元素的课改尝试,并于1998年付诸实践,终于在2006年形成了完整的职业院校语文课改思想,在全国师资培训和上海市师资培训项目中连年宣讲,10年来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他指导的名师培养项目中,从理论到撰写框架给予学员指导,学员们完成课题《中职文化课“四融通”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并成为2014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担任班主任期间,他把工作做到细致入微,所带历届班级(会计、营销、金融、商务日语等专业)都成为学校班级的标杆,所带22893班团支部获“上海市优秀团支部”荣誉称号,该班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班集体”。他本人在历年班主任考评中均为优秀,曾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班主任”,成为上海市有影响的青年班主任。

负责学生管理工作期间,他大力推进具有“商”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各种平台,积极打造“明日商界之星”,积极探索学术性社团建设、“立德树人”系列主题活动、构建教学全方位融合的读书和社会实践活动体系、正确引导学生婚恋观等,有关成果被《新民晚报》专题报道。

担任上海商业会计学校校长以来,他大力推行“清荷文化”建设,积极致力于铸造基于商贸专业特色、时代风貌特点和上海当代发展所需要的思政工作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商”特色“微德育”,贯通一、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有70余门课程、102门微课、10门网络课程和40余学生社团的二课堂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出版《清荷文化纲要》、《清荷读本》,创设中华职业教育互动实践基地,把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双轮驱动,相辅相成,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目前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已经获批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品牌示范单位和上海市民族文化示范单位。

在上海市层面,他积极推进上海市中职学生校园文化节、上海市中职学生影视教育、上海市“星光计划”中职学生技能比赛宣传工作、上海市“璀璨星光”中职学生记者团等活动,广泛吸引中职学生积极参与并践行“让所有的路充满芬芳”事业,催生了《中职生之歌》等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成果,在上海市主要媒体累计供稿20余专版和100余篇文稿(中职生成长典型案例),一批批中职生唱着“每一片天空都有远方,每一个星座都会放光芒”自信地迈入社会。

二、积极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办社会满意的职业教育

乔刚同志孜孜不倦地开展各类职业教育相关研究,端正职教办学方向。2009年以来主持和参与的市级课题主要有《上海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生产性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子课题)、《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子课题)、《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探索与实践》、《上海市高职院校依法自主招生改革实践探索》、《基于专业的公共文化课“四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其中自2007年起就陆续提出了“构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不应简单地窄化为首次就业,应更关注再学习和再就业的能力”、“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应当有别于一般高校,应构建技能考试体系”等前瞻性思想,并主持高职高专依法自主招生命题改革,这些思想和实践恰与2014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诸多主题吻合。参与主持制定《上海市十二五中职学校教师培训指导意见》《上海市特聘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上海市名师培养后续跟踪培养办法》、《上海市名师培育工作室管理办法》等市级制度。先后获得6项国家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上海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其中专业建设方面的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探索与创新》,课程建设方面的是《基于专业的公共文化课四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基于上述教科研成果,做好专业和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2009年以来他主持开展了系列教改工程:

1.受上海市人社局委托,主持制定营销师(四级、三级)、营业员(五级、四级、三级)等8个商贸类职业资格标准。不仅如此,针对调研中发现《国际商务》专业没有相应政府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对接的现状,联合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百联集团等企业组织了一支调研立项的专家队伍,历时近一年写出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的立项报告,经社会公开评审“竞标”,与上海市职业培训研究发展中心签约,主持研发“营销师(国际商务)(四、三级)”,为商贸类专业全面对接政府证书标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中《营销师(国际商务)》标准已经成为2013年以来上海市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营销师(国际商务)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标准。

22009年起先后主持研制上海商贸职业教育集团20多家单位8个专业教学标准(会计、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商务英语、金融事务、物流管理、酒店管理、艺术设计)。其特点是:基于职业岗位,突出职业能力,借助校企合作力量,贯穿“双证融通”,以通用通识课程为基础、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骨干、以拓展课程融通岗位群所需,注重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

32012年起先后主持研制会计、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4个教育部委托、上海市教委授予的项目“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2016年主持研制上海市项目“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会计专业中本贯通)。其特点是:基于工作领域的职业能力,关注学生未来的纵横向发展路径,体现国际视野和引入必要的国际课程,贯穿“双证融通”,注重中本、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

基于上述标准,作为校长,乔刚同志进一步启动了更为深入的教学改革:

1.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与百联集团、喜达屋集团、国美集团等深入开展合作办学,订单培养学生2500多人,吸纳企业各类办学经费(含设施折算)600余万元,创新校企合作办学理念和模式(被教育部编入《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之第六章子课题)。市教委高教处、职教处挂牌教师实践基地项目3个(百联集团承担2个、东方国际集团1个),为上海市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服务。自2016年起,与东方国际集团联合订单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含中职、高职层次);引进企业建立大师工作室,在真实的企业项目课程中培养人才;积极打造特聘兼职教师队伍;积极组织教师下企业实践,其中自2013年起开创性地要求所有文化课教师每年下企业调研时间不少于3天。

2.构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009年以来,先后组织集团内院校近百人赴境内外考察或短期进修,组织教师到跨国企业实践。打造有跨国企业管理层和技术骨干参加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组织翻译了《会计》、《商务管理》、《信息技术》、《物流》等TAFEBTECACCA课程或证书标准,受市教委委托的教育部“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 会计等4个研发项目逐步投入试行实践。建设全英语、双语课程,不升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课改执行力。此外,积极组织教师下企业实践,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中有企业实践经历的专业教师超过80%,企业实践培训已实现全覆盖。

3.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和信息化

积极贯彻上海市教委有关精神,在商会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和信息化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中澳会计合作办学的上海市教委审批和教育部备案申报;每年组织约30名教师访学或进修;组织教师报考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每年组织学生访学60余人次,接待国际师生80余人次。较好地促进了国际合作和师生开拓国际视野、提升教学质量等内涵建设工程。目前学校已建智慧教室3个,其中200平米的智慧教室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校已经完成教学全信息化的平台建设,从云平台资源库到课堂教学无缝对接(无须自带任何教学资源,可直接从云平台接入课堂教学屏幕),从数字化教学手册登录到两个校区无线网络全覆盖等,学校已经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在线学习。而且APP手机端信息管理平台即将验收,届时无纸化办公可再上一个新台阶。

4.构建教学水平多元评价的管理和评估制度

校园文化建设以广义的教学活动为载体,以通识、人文素养为内容,以未来人才所需的特质文化为溶剂,铸造出一个充满“商”理念,创造“商”机会,拓展“商”眼界,实践“商”才干的成材环境。同时以“清荷”传统为基础,打造“积极人格”培育体系,创设“人人都能成材”、“人人都能出彩”的平台。学校全部专业都与企业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和运作机制全面展开,特色示范校创建工作已圆满验收通过。此外,由教学质量内控制度、校外专家听课全覆盖制度和由第三方“麦可思”公司独立调研追踪的毕业生反馈制度相结合,建成较为完整的第三方评价体系。该体系评价信息表明,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满意度高。

在目前设计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中,仅102门微课选修人数每年就达4万余人次。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微课与网络课程相结合,体育课与体育俱乐部走训相结合,清荷系列讲座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学生社团(含探究性学习组织)活跃,课堂教学延伸到校园和社会的课业实践。

三、积极构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通道,不断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

2009年,率先创新职业教育高考命题模式,依据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思想,既关注考生的智商、又关注考生的情商,既关注考生的学习基础、又关注考生未来发展的职业素养,该自主招考模式立刻受到上海市教委有关领导肯定,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20133月该招考模式已经覆盖到全市33所高职院校,成为2014年初教育部提出高考分学术型和技能型两种的先声。

2011年,与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联手探索基于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即基于不同学制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标准衔接、课程衔接、职业资格证书衔接,通过依法自主招生实现学历衔接,这是教育教学理念和内涵的衔接,也是不同层次、不同院校之间探索尝试学历教育的衔接。高职教师一改既往不愿意招收“三校生”的想法,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经市教委批准,自2012年秋季起中高职教育5年贯通学制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试点已经商学院和上海市商校、上海商业会计学校联手推行,2013年贯通模式扩大到了与上海市贸易学校和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联手试点连锁经营管理和电子商务两个专业。7校联手合作,是基于上海商贸职业教育集团连锁化、集团化办学的积极尝试,也是“异校多点合作一体化办学”的积极尝试,该模式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试点和推行具有积极的典型意义。

四、其他卓有成效的工作

乔刚同志热爱并献身职业教育事业,从教34年来,无论是教师还是管理岗位,一直秉承敬业奉献、教书育人的宗旨,始终坚持:持身守正,言传身教;一线教学,亲近学生;课程教改,彰显职教特点;管理育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先后三次(1996年、2006年、2015年)参与制定上海市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编撰上海市“10181课改工程”语文教材(1998年),审定第二轮语文教材(2006年),主编第三轮语文教材(2015年起);自2003年至2012年连年参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语文命题;2009年至今主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命题;2004年起连续12年负责上海市星光计划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宣传部工作,组织建立宣传队伍,组织媒体宣传和参与策划开幕式、闭幕式等活动;连续6年参与上海市中职校园文化节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作为职教语文教师,著有《 现代演说学通论》、《古代诗文趣读》、《商务应用文写作》(教育部推荐教材)、《实用演讲教程》、《大学语文新编》、《职业院校语文典型教案评析》等专著20余本。

乔刚同志主持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和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重点建设基地、上海市中职师资培训基地、上海市普教系统双名工程职教名师基地师资培训工作,主讲《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瓶颈破解和发展趋势》、《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思想与实践》、《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设计与说课要领》、《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培育和申报要领》、《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等课程,9年累计培训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教师10000余人。乔刚同志还多次受邀赴西安、甘肃、重庆、武汉、河南、山东、辽宁、海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讲学。创设的新型师资培训模式在上海市有关基地广为复制应用,连年获得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授予的“优秀培训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