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做一名学习者、实践者与信仰者
发布时间: 2019-06-30  浏览次数: 13

发展研究部、科研处支部  魏志慧

我今年2月份开始担任发展研究部、科研处支部书记,在支部书记中算是新兵。现就这两个多月的所思、所为从新时代如何做一名学习者、实践者和信仰者三方面进行汇报。

一、作为学习者,如何加强政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效率和深度?

发展研究部、科研处党支部目前有9名党员,学历层次较高,其中博士4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人。我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关注如何利用技术和方法促进学习,面对支部的高知党员,以及日益增多的政治学习,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和提升学习深度。

最近,我在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研究员撰写的《毛泽东阅读史》,该书介绍了毛主席从求学时期、五四前后、初到陕北、抗战前期、整风演进、新中国建设年代、晚年岁月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阅读历程。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毛主席如何针对不同时期的问题,将书读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他的经验就是做联系员和评论员,联系员就是要将书中的观点、事件与其相关或对立的另一个侧面联系,联系实际进行理解和发挥;评论员就是对书中内容要有自己的看法,有评论,并从自身知识背景和实践需要出发,对书本知识进行创造性发挥,学以致用。这样一方面激活了书本,让“死”书变活,同时也激发了思考,有新的思想收获,进而在实践中有新的运用和发挥。此外,毛主席不但读书,还编书、荐书、讲书,将政治家和读书人两种身份结合,促成党内形成浓郁的读书学习氛围,形成了我们党优良的学习传统。

联系到我们作为一所终身教育机构,其使命不仅在于扩大教育机会,还需要激发和促进全社会终身学习,首先我们开放大学的教职员工自身需要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学习深度,进而利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推进学习者的终身学习。

二、作为终身教育的实践者,如何加强创新的勇气和能力?

作为终身教育实践者,我们更需要将所学知识转化到行为和实践中,并不断反思、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提升理论水平。

发展研究部、科研处党支部今年4月初和闵行一分校第二党支部结对共建,支部深入分校,对其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以及三教融通的发展历程和丰富实践,以及面临的瓶颈开展调查,体验其蓬勃发展的社区教育,感动于他们几代人面对快速变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创新,将构建老百姓的精神家园作为自己的使命,让老百姓对开放大学的品牌和形象有新的认知。

我再以我所在的《开放教育研究》编辑部发展历程为例,我从2004年入职以来,一直在编辑部工作,见证了20年来经过几代编辑传承,不断开展小范围创新,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服务,从2004年进入CSSCI来源期刊,在国内外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影响因子6.401,位于全国教育学学术期刊的第一位。2013年起荣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8年底被评选为世界学术影响力Q1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现在我们又紧跟学术期刊发展趋势,尝试办一本英文刊,名字是《全球终身学习》。我去年9月去新闻出版局汇报高水平高校学术期刊的申请项目,当时我汇报完,其中第一位发展的评委第一句话就说,我不相信开放大学办的教育类期刊能比北师大、华东师大办得好。另外一位来自新闻出版局的评委立刻就说《开放教育研究》办得很不错,不能只看学校。我想这样的例子应该在我们学校还有很多很多。这就引出我汇报的第三个问题。

三、作为信仰者,如何不忘初心,为学习和创新注入动力?

“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是我们的校训,其内涵非常丰富,而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涵。当前我们逐渐从学历补偿到构建老百姓精神家园,这更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精进自己,不断精进学校,增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本领,这样我们才不会陷在狭隘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中,为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注入动力。

在当前上海高水平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开放大学要做很多开拓性的事情,可能需要突破现有教育体制和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碰壁,会被人不理解,但我们需要坚守,坚定信仰、加强学习、敢于创新,构建积极向上、协作、创新的氛围,为创建上海特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开放大学而努力。